盘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星座网https://m.xingzuo.com

  贵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虽然建省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一地区的文化早已形成,在经过漫长岁月的变迁,有的如今濒临消失。预示就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那么贵州文化中都有什么出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它分为四部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

  刻道
  “刻道”是苗语称谓,即“刻木”或“歌棒”,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是黔东南州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它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民间流传的融乐器、声乐为一体的自弹自唱的说唱曲艺类音乐,因它是用梓木、梧桐、或杉木制作的琵琶作乐器伴奏而得名琵琶歌。侗族中琵琶,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侗族琵琶歌分布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各个方面,世代传承,歌脉悠远。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也是侗族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文化成果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布依族铜鼓
  布依铜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用青铜铸造而成,常与唢呐、皮鼓、大镲、铙钹、锣木棍混合敲击吹奏,基本保存着古代乐器的演奏风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但由于历史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苗族村寨已失传,现尚保存芦签舞蹈较好的有交下、巫忙、党道、南宫、反排、番召、革东、宝贡、台盘等地。芦笙与芦笙舞舞在苗族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

  反排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是一个祭祀性舞蹈,源于祭鼓节,历史渊源久远,由原始图腾信仰和万物有灵的宗教意识发展而来,在反排苗寨反排木鼓舞已有四十五辈人,一千多年的历史。

  德江傩堂戏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佩带面具演出的带有宗教色彩而具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民族戏剧雏形,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它始于商周时期,传于战国秦将司马错取巴楚国,开发乌江,实行屯兵时期。秦国的宫廷傩、军傩、民间傩在这里得到稽留和发展,有茅山教和师娘教两派。表演的核心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

  安顺地戏
  地戏,俗称“跳神”,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表演地戏大都在露天场所进行,无须舞台,故称“地戏”。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2个守衙千户所,史料上称卫所军士为“屯堡人”,有了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出现了。

盘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戏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相结合的孪生子,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

  木偶戏
  木偶戏,又称为木偶剧、傀儡戏、人偶戏、人偶剧,是一种不以真人演出,而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它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

  彝族撮泰吉
  “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戏中积淀着许多原始的成分,如模仿史前人类的装扮、走路、说话、交媾等,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对于“撮泰吉”产生的年代,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它并非产生于某一时期,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布依戏
  布依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本地人原称布依戏为“土戏”,布依语称“谷艺”。和其他某些戏曲一样,先经过了唱曲阶段、讲唱故事、有伴奏乐、分角座唱,再由人物分场,加上动作表演,成为舞台艺术。它是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思南花灯戏
  思南花灯戏,是贵州省思南县土家民间歌舞艺术。思南土家花灯内容丰富,程式庞杂,有传统的正灯,如“盘灯”、“开财”、“万事兴”、“说春”、“说十二花园妹妹”、“上香”、“打梁山”、“拜闹子”等20多种。内容多反映土家人喜庆吉祥、欢度新春、借古喻今、劝人洁身自好、勤劳致富、吟花咏草、寄物抒情托志等。

  侗戏
  侗戏是我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侗戏是民族民间戏剧艺术瑰宝之一。民族民间特色鲜明,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尚在发展之中,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清新活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布依族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演出队伍8至16人不等,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所谓“八音”,是指八种民族乐器,通常有笛子、箫筒、牛角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木叶等,因其辅以说、唱做诸功和所奏乐器而得名,是布依族戏剧文化中的一朵曲苑奇葩。

  苗绣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聚集区。雷山台江等地的苗族服饰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让人赞叹不已。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

  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工艺独特,刺绣制品十分精美,有媒体甚至誉之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在这历史长河中,水族妇女发明了用马尾制作刺绣的艺术。在传统节日里,男子们赛马,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了美丽动人的习俗。

  苗族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苗族的蜡染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染织领域久负盛名、独放异彩。蜡染也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

  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韵清越,雕刻精美而著称。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

文章来自♂星座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热门文章: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长沙弹词已经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传承和保护,如今已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是不可抛弃的,需要我...

广州冬至习俗有哪些
广州冬至习俗有哪些

冬至,在广州又叫过冬、冬节、小年。广州的冬至是没有冰雪的,但是广州人对冬至的重视却不能质疑。冬至在广...

北京传统文化之四合院
北京传统文化之四合院

说到北京文化就不得不说它们的建筑风格,毕竟自从元朝定都北京后,这里就一直是最高权力的中心,象征着整个...

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
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

禅宗是我国特色本土佛教,他不是传统意义上印度流传过来的佛教,尤其当处于佛教盛行的唐代的时候成为主流,...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团聚、亲情,春节一直被人们寄托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随着时...

福建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
福建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

在中国,文化遗产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一种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名族的文化,时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关系...

城市文化:浅谈厦门民俗文化
城市文化:浅谈厦门民俗文化

厦门是一座著名的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在这里,我们不仅仅能够欣赏到迷人的海岛风光,同时我们还可以感受...

全国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盘点国内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全国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盘点国内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房价不断往上疯涨。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买房变成了“梦想”(梦里想想就好)。城市...

清华大学是谁创办的,清华大学是谁写的
清华大学是谁创办的,清华大学是谁写的

清华大学是亚洲有名的大学之一,创办至今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在悠长的历史沉淀中,清华大学创造出了一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