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筹交错暗藏玄机的中国历史上十大饭局
“饭局”一词最早源于宋代,其中的“局”原为下棋术语,有“情势、处境”之引申,后更添上几分“赌博、圈套”之意。将人活着必须吃的“饭”与在乱世生存必须时刻提防的“局”相互组合,可见这个词自打被创造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乏青史留名的可能性。那么就让民间故事就为你介绍,觥筹交错暗藏玄机的中国历史十大饭局。
中国历史上十大饭局之最不辱使命——战国渑池之会
重要人物:赵国名臣蔺相如、赵惠文王、秦昭襄王等。
饭局始末: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第二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到了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
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和蔺相如对此商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惠文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大将廉颇送到边境,和赵惠文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妄想。”赵惠文王同意这个意见,便去渑池与秦昭王会见。
会见之中,秦昭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弹瑟吧!”赵惠文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
见此情景,为不让赵王受辱,蔺相如就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昭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娱乐。”秦昭王发怒,不答应。但这时蔺相如已向前递上瓦缶,并跪下请秦昭王演奏。
高傲的秦昭王自然不肯击缶,谁料相如态度坚决说:“(如大王不肯,那么)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把脖颈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秦昭王的侍从们想要杀相如,相如圆睁双眼大喝一声,侍从们都吓得倒退。看到这个情景,秦昭王不大高兴,却也只好敲了一下缶。
看到秦王击了缶,相如就回头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缶。”秦国的大臣们不甘示弱,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向秦昭王献礼。”但蔺相如则不卑不亢地回击:“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惠文王献礼。”
就这样,直到酒宴结束,秦昭王也始终未能利用威势来压倒赵国,再加上赵国原来早已经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军队也不敢有什么举动,赵惠文王得以平安归国。而蔺相如因为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避免了赵王受到羞辱,被认为立下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廉颇之上,这也引出后来流传千古的“将相和”美谈。
你可能也喜欢:
日本神话之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诞生
格外有趣的日本民间童话故事十则
凤求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
仙女配贤郎,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
中国历史上十大饭局之最杀机四伏——鸿门宴
重要人物:项羽、刘邦、范增、张良、樊哙等。
饭局始末:
秦朝末年,各路起义军中有两支最大的力量,这就是刘邦和项羽的队伍。他们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朝首都咸阳,谁就在关中称王。结果,刘邦一路避开秦军主力,专走偏荒的小径,这样,没有打过几场硬仗就已经兵临咸阳,秦王子婴没作什么反抗就投降了,于是刘邦就先占据咸阳,控制了函谷关。
而项羽一路上沿黄河流域进军,这是进攻关中正门的路线,一路上坚城固垒随处林立。尽管项羽数十万铁骑以摧枯拉朽的声势,攻城破寨,所向披靡,但是,连续不断的大仗硬仗,显然阻碍了项羽的行进速度。等到项羽来到函谷关前,发现早被刘邦抢了先。
项羽因此非常生气。他想我有40万大军还没称王,你10万人马居然称王啦!于是要找刘邦决战,杀进关中。项羽的一个远房叔叔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听到这消息,他连夜跑到刘邦大营告诉张良,劝他赶紧离开,但张良不愿背叛刘邦,经他介绍,刘邦热情地接待了项伯,并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劝刘邦亲自去向项羽解释、道歉,以避免这场大战。
第二天,刘邦带着100多人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赔礼道歉,解释说他根本就没想过什么称王关中,有项羽立下如此功勋,这关中之王非项羽莫属。他不过是一时幸运能够先项羽一步进入关中罢了,但他只是替项王守着关中大门,不让其他诸侯乘虚谋抢了去。
项羽一听气就消了大半。他的谋士范增曾劝项羽在酒宴上除掉刘邦,项羽也同意了,早在宴会上埋伏了一批武士,约定项羽一举杯,就立即动手。可是在宴会上,刘邦对项羽态度谦卑,处处陪着小心。项羽性情耿直,不善权谋,早被刘邦哄得心花怒放,哪还记得要杀他的事情!
虽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都视而不见,没有反应。范增眼看没按计划进行,就把项羽的堂兄弟项庄找出来说:“项王太仁慈了,可是刘邦不能不除。你快进去借舞剑为名,趁机杀了刘邦。”项庄回来便到宴会上敬酒,并请求让他舞剑助兴。
只见剑光闪闪,项庄越舞越靠近刘邦。项伯一看情势不对,就对项羽说:“一人独舞,兴致不高,让我和他对舞吧!”项伯也拔剑起舞,暗暗地用自己的身体挡着刘邦,使项庄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张良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出去对刘邦的武将樊哙说:“现在项庄舞剑,他的用意就是要杀沛公啊!”樊哙一听,立即拿起武器,闯到宴会上。他不惧项羽的英勇让项羽十分欣赏,项庄舞剑一计就这样被樊哙搅和过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刘邦借口去厕所,悄悄溜了出来,张良告诉他快回大营,否则性命不保。刘邦赶紧带了樊哙等几个贴身护卫,丢弃车乘马匹,徒步从小路逃回了大营。张良留下,等刘邦走远了才再次进大帐献礼,说刘邦一时身体不适,先回去了,还献上了白璧一双。
项羽不以为意地收下,但范增却大顿手足,用剑敲碎了白璧,哀叹项王气数就此去了。果然在鸿门宴之后,逃得性命的刘邦终在垓下之战中逼死项羽,取得了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
你可能也喜欢:
外国名人故事之贝克汉姆的完美父亲梦
外国名人故事之钢琴之王的宽容之举
民间童话故事之倔强的画家安东尼
民间童话故事:蒲公英仙子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十大饭局之最霸气——煮酒论英雄
重要人物:曹操、刘备
饭局始末:
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献帝此时察觉曹操的不臣之心,于是给董承衣带诏书,让董承在暗地里联合了刘备等大臣密谋除掉曹操。
曹操的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实则还是有所顾虑,刘备之仁义天下知道,而关羽、张飞都是虎狼之将,于是就发生了曹操对刘备的考验——青梅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羽、张飞不在,玄德(就是刘备)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带了数十个人到菜园里对刘备说:“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有甚紧事?”许褚说:“不知。只教我来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
见了面,曹操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走到后园,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啊!”玄德听了才放心,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
曹操说:“刚才看见树枝上梅子青青,忽然想起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看见这梅子,觉得不可不赏。又当酒正煮熟,所以邀请使君来小亭一会。”听此,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经设还好杯盘:盘里放置着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然乌云滚滚,聚雨将至。随从遥指天外的龙挂,曹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曹操说:“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玄德说:“愿闻其详。”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
玄德说:“我见识浅薄,怎么认得出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不要太谦虚。”玄德说:“备得到陛下的恩宠和庇护,得以在朝为官。天下的英雄,实在是没有见到过啊。”曹操不饶,说:“既然没有见到过,那也听过他的名声吧。”
听此,玄德只好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玄德说:“河北的袁绍,祖上连着四代都在朝中作三公这样的高官,家门中有很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绍这个人色厉胆薄,好计谋却没有决断;干大事却爱惜性命,看见小利却忘不顾性命:不是英雄。”
玄德说:“有一个人人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刘表虚名无实,不是英雄。”玄德说:“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是个英雄吗?”曹操说:“孙策借着父亲的威名,不是英雄。”
玄德又说:“益州刘季玉,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刘璋虽然是宗室(就是皇亲),却只能是守家产的狗而已,怎么能称做英雄呢!”玄德说:“那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又怎么样?”曹操鼓掌大笑说:“这些碌碌无为的人,何足挂齿!”
玄德无奈,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曹操说:“能叫做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后又自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两人而已!”
听到这句话,玄德内心吃了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这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玄德才从容的低头拿起筷子和勺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指筷子和勺子掉在地上)。”
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玄德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怎么能不怕呢?”将听到刚才的话才掉了筷子和勺子的缘故轻轻的掩饰了过去。经过这样的掩饰,刘备终于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再也不疑他了。
后人有诗称赞刘备说:“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你可能也喜欢:
外国名人故事之作家伏尔泰的轶闻
外国名人故事之华盛顿的用人之道
罗马人心中的圣鹅:白鹅的功勋
千年古城毁于一夕,古城庞贝之谜
中国历史上十大饭局之最坑人——群英会
重要人物:周瑜、蒋干等
饭局始末: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
探查之中,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心中就下定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
另一边厢,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
于是在蒋干来后,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
到了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周瑜事先准备,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刻意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
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将书信藏于怀中,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果然大怒,喝令杀了蔡瑁、张允二将,这两个深谙水战兵法的将军一除,周瑜的反间计终获得成功,从而在后来的战事中赢得了很大的主动权。
群英会这个饭局,反映出三国时期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当然可怜的蒋干,就只能和这场饭局一起,被扣上“最坑人”的帽子了。
你可能也喜欢:
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否真实存在过?
方外之人也励志,怀素练字的故事
古代励志名人,草圣大家张旭的故事
歪果仁的心得故事,英文心灵鸡汤小故事
中国历史上十大饭局之最“四两拨千斤”——杯酒释兵权
重要人物:宋太祖赵匡胤、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等、宰相赵普等。
饭局始末:
大宋初创,宋太祖赵匡胤遇到了与汉高祖刘邦同样的问题,就是到底如何管束那些功高威重的将军,使其不致于危及新到手的皇权,于是他召见那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臣赵普询问。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
于是,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一听这话,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
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
在这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你可能也喜欢:
汉朝历史故事之周亚夫不轻言出战
汉朝历史故事之虞诩增锅灶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之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
古人也可以很幽默,古代笑话故事
中国历史上十大饭局之最豪华——乾隆千叟宴
重要人物:乾隆、老人大约三千名、王爷、贝勒、贝子、公卿及各级官员、兵、民、匠、艺人等。
饭局始末:
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海升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皇帝为了显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办了千叟宴,被邀请的老人大约有三千名。
宴会场面之大,可谓是空前绝后。据说当时在殿廊下设有50个席位,丹墀中有244个席位,甬道左右有124个席位,丹墀外左右有382个席位,总共是800个席位。当日应邀入宴的王爷、贝勒、贝子、公卿、一二品大臣坐在殿廊下,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坐在丹墀甬道左右,六品以下及中老人、兵、民、匠、艺人等都坐在丹墀外左右。
出席宴会的这些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他们当众吟诗联句,史官立即选了100首联句记入史册。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这位老人已有141岁高龄。
相传,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副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随后,乾隆帝按康熙帝《千叟宴》诗原韵再赋《千叟宴》诗:
抽秘无须更骋妍,唯将实事纪耆筵。
追思侍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
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
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烹制的免费的满汉全席,还有皇家贡品酒水。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咽。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为“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且不谈千叟宴在如今看来是否有奢侈浪费之嫌,单就当时而言,它体现了大清王朝的大国风范。乾隆时期正值康乾盛世,作为封建君主,乾隆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几办千叟宴,是为了彰显他爱民如子的高大亲民形象,也向世人宣告了大清的繁荣昌盛,千叟宴是大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一个缩影,也是当时国家安定、人民富庶安康的一种体现。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星★座网文章!